第323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-《我的分身在星空彼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至于吕布治下的士族门阀势力,东南七府先被李修德洗刷了一遍,然后吕布又犁了一遍,早已失去对抗的力量,而司马家掌控的十二府吕布是一路杀过去的,唯一有些能力发表不满的,也只有武都这些老牌士族门阀了。

    比如减税,再比如各地兴建学堂,重定科考制度,禁止科考之外的入仕手段,所有官员必须是经过科考途径才能入仕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,吕布突然杀死一众门阀骨干,然后有将领在混乱中找到了传国玉玺,冒死带出城,消息很快在诸侯之中传开。

    然后诸侯也不管武都了,逼迫得到传国玉玺的将令交出传国玉玺。

    对于这个,如今正在争夺传国玉玺的诸侯并未在意,吕布显然很识趣,上位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分利,而且四大门阀的主事人没了,对他们来说,其实也是有好处的,哪怕这里有不少人都是四大门阀的门生故吏,但当官和当诸侯是两个心态,吕布既然懂事,那诸侯也默契的帮吕布圆了这个谎。

    先确定武嫄的合法性,再洗清自己弑主的罪名,随后吕布又以朝廷的名义下了几道政令,多是有利于诸侯的,其他的也是些在诸侯看来无关痛痒,用来收名声的事情。

    可惜武都兵马为吕布掌控,朝堂上昔日领头羊被吕布杀光,剩下的一时间也很难形成一个整体,犹如一盘散沙,皇帝又没了传国玉玺,调动儒家青气的能力没了,而新增的气运却在吕布手上。

    武都规则都在吕布掌控之下,兵权也在吕布心腹手中,财权方面整个朝廷都是靠着吕布供养的,这种情况下,天都那些门阀士族如何翻得起浪来?

    接下来的三年,武嫄亲眼见证着吕布一步步排除异己,培植心腹,通过科举不断吸纳人才,往年科举都是三年一次,而这三年,吕布每年都会开科取士,亲自坐镇,新晋官员几乎都是出自吕布之下十九府,朝堂上,熟悉的脸庞日渐减少,武嫄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,武都上空的护城青气经过三年的消磨,连神像都看不到了。

    但武都的规则之力反而愈发森严,那些本想以儒家青气来制衡吕布的大儒们有些傻眼。

    因为现在就算他们想要凝聚气运,没有吕布的允许也凝聚不了,第三年的时候,已经有大儒开始转投吕布门下。

    武嫄就是这么眼看着吕布一步步将自己的权力彻底架空,当年她就是这么架空先帝的,吕布的权术丝毫不在自己之下,而治理、军事方面的能力,更远超自己。

    短短三年时间,不但吕布的十九府,就连武都民生都比过去鼎盛时期上升了几个台阶。

    就像吕布当初跟武嫄讨论治国时说的那样,若人人都是门阀,那就没有门阀,如今虽然没到那个地步,但确实在向那个方向靠拢。

    各府县都有武道碑,所有人只要愿意,都可以修行武道,皇宫的秘藏武学如同大白菜一样被吕布公视天下,礼部更是督促各地书院至少让境内百姓识字。

    此外还有农耕技术的革新、各种工具的革新,吕布三年来就像个宅男一般,也不关心诸侯纷争,只是一门心思的提升境内百姓生产,最多也就是给一些诸侯麾下的人进行册封。

    也因此,如今吕布治下这些地方,百姓只知吕布不知武嫄,本是一片乱世,却在这乱世中,生生开辟出几分盛世才有的景象。

    三年休养生息,不但给自己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,也让诸侯放下了对吕布的警惕。

    不过随着根基的稳定,吕布也开始将目光从境内瞄向天下诸侯,此时天下诸侯在没有朝廷的管束下,已经渐渐走上吞并的道路,这个时候若任由其自由发展下去,最终可能出现一个强大的割据势力。

    而且吕布也察觉到这边的道盟已经开始暗中插手诸侯之争了,只是七年前李修德争夺山河印时,道盟派出的高手被神秘人团灭,让道盟高手颇为警觉,在此番插手天下之争的过程中,也更愿意用合纵连横的手段来帮助选定的诸侯壮大。
    第(2/3)页